首页政协要闻正文

惠州市政协专题议政“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答好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课题

来源:惠州日报    2024-08-26 09:15: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万亿工业大市”惠州,传统产业的基本盘怎么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分析数据显示,智能家电制造业、建材业、食品工业、家具制造业、制鞋业和纺织服装业是我市六大优势传统产业。2023年,我市六大优势传统产业有规上企业1352家,占全市规上企业的30.2%;实现工业总产值204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7.9%。对工业家底厚重的惠州来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绕不开的发展命题。

  如何答好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这道“新课题”“必答题”?人民政协责无旁贷。今年,市政协按照市委部署,市、县(区)政协联动,开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调查研究,以家具制造业和食品工业为重点进行协商建言。日前,市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就该专题开展议政协商,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寻良策。

  突出创新引领,全力培塑传统产业发展优势

  来自名博(惠州市)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的1.3万套自由组合式沙发是亮相今年巴黎奥运会的“惠州制造”之一,而赢得奥运会组委会采购组认可的,正是其产品的低碳和创新设计。

  在名博(惠州市)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沙发、床垫等家居产品琳琅满目,这些产品融入智能元素,消费者可根据个人喜好、身体特点等调整角度,提高舒适度,感受新技术给传统产业带来的变化。这是惠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对于家居企业而言,应当加强创新设计,增强功能性、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采用环保材料和生产工艺,努力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会上,惠阳区政协委员、名博(惠州市)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钟颖丽结合企业实际,就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出建议。

  近年来,惠州东进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全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开发高端化产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创新商业模式等,推动企业向“新”攀“高”,不断培塑发展新优势,推动传统产业从生产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向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市政协常委、惠州东进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何燕航认为,传统产业之所以“传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老化,生产效率较低,“通过传统技术和新兴技术的融合创新、改造传统产业生产流程和工艺技术,有助于传统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产业优化升级、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博罗县政协委员、惠州左右家私有限公司项目发展部主任陈文兵建议,在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开设家具专业,鼓励校企合作,让家具龙头企业与学校签订定向合作协议,依托定向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加强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实力

  实际上,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绝不是“泾渭分明”,而是“水乳交融”。深耕细作传统产业,为企业搭建良好平台,在推进产业链供需对接、产品品牌塑造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让企业少走弯路,就能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实力。

  近年来,由中国供销集团、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和惠州市联合实施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项目进展顺利。截至今年7月,该基地累计投资35亿元,集聚了粮油应急保供、智慧冷链、食材食品加工等6个功能;注册企业77家,已进驻投产运营33家,涵盖央厨预制菜、蛋制品、糕点、肉制品、速冻食品、水产制品等行业。

  “惠州农业和食品加工业要加速与基地链接,充分发挥基地现代农产品加工集群的牵引带动作用,推动食品加工产业升级。”市政协委员、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企业指导部副部长张璧表示,惠州市肉禽蛋、水产品、甜玉米等优势农产品及太空辣椒、紫色马铃薯、岩茶等优特农产品,均可对接基地食品加工企业,构建产地直销体系。

  针对惠州特色食品推介推广,市政协委员、劲家庄(惠州)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洪长春建议,建设一个惠州食品专业展销厅,多举办食品展销会,集中推介惠州特色食品,加强惠州食品行业商会组织建设,推动食品行业发展规划、食品生产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同时,深入挖掘惠州特色农产品,打造食品行业全产业链条,形成高价值、市场广阔的农特产品产业格局。

  “坚持商贸带动、设计驱动、品牌提升,推动‘惠州制造’走得更远。”惠阳区政协委员,惠州市家具行业协会会长、华叶家博园董事长黄锦标建议,在全国及全球的行业优质展会上推广“惠州制造”,通过政府组织、行业参与,以建设惠州城市形象展馆的形式,为企业提供展示平台,让惠州产品畅销全球。

  强化支撑保障,全面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惠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除了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外,强化支撑保障,促进各类优质要素向传统产业顺畅流动显得至关重要。

  “当前应着力推动家具制造业和食品工业不断优化升级、做大做强,引导、帮扶建材业、纺织服装业和制鞋业转型升级,支持智能家电制造业延链、强链、数转智改升级。”会上,市政协课题调研组提出了“分类施策有序推动转型和优化升级”的思路。

  “坚持高端化升级、智能化转型、绿色化发展,推动家具制造业做大做强;找准切入点,加快做大食品产业规模;选树行业标杆,打造服装制鞋区域品牌……”按照上述思路,市政协课题调研组提出了具体建议。

  协商现场,针对企业的呼声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有关职能部门作出积极回应,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油鼓劲。

  “没有一成不变的传统产业,只有因循守旧的传统思维,传统产业更需要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廖巍表示,惠州一直高度重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了全流程的鼓励政策,如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设备更新和技术更新提供奖励等。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是未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廖巍表示,接下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以数字化智能化为重点,在企业融资、搭建平台等方面进一步做好服务,全面推动惠州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能否焕发新的生命力,与技术赋能密不可分。市科技局副局长钟参云表示,将加大对传统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向传统领域转移转化、传统产业人才引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在传统产业中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产业互促双强。

  近年来,惠州围绕“惠东女鞋”“农业食品”等优势传统产业,从强化政策支撑、加强商标和品牌建设、深挖培育地理标志发力,助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杨期刚表示,接下来将持续释放知识产权动能,围绕质量品牌打造、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和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湾区标准、湾区认证活动及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推进标准、商标品牌和地方标志建设,助力惠州优势传统产业做大做强。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谢宝树 通讯员肖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