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惠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巩固经济向好基础,全市经济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综合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5639.68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6.06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3070.35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2273.27亿元,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3:54.4:4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303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3203美元),增长5.5%。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3.23亿元,增长7.1%。其中税收收入282.50亿元,增长5.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6.70亿元,增长4.9%。其中,教育支出151.40亿元,增长4.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8.95亿元,下降0.1%;卫生健康支出73.24亿元,增长3.4%;节能环保支出17.11亿元,增长35.9%;城乡社区支出89.99亿元,增长24.4%;农林水支出52.80亿元,增长4.3%;交通运输支出22.29亿元,增长32.7%。
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07.34万人,城镇人口445.1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30%;户籍人口425.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2.66万人,乡村人口182.63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8.07‰,死亡率3.45‰,自然增长率4.6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7906人,下岗再就业人员2315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823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1708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1686件。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2%,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4%、消费品价格下降0.5%。从八大类构成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9%,衣着价格下降1.2%,居住价格下降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7%,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4%,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3.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2%,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6%。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1.34万亩,增长0.3%;粮食总产量61.66万吨,下降0.5%;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359.07万吨,增长1.4%;水果总产量111.65万吨,增长9.0%。
全年肉类总产量21.13万吨,增长7.5%。其中,猪肉产量11.86万吨,增长4.5%;禽肉产量8.95万吨,增长12.8%。全年水产品产量22.01万吨,增长4.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7.20万吨,增长3.4%;淡水产品产量14.81万吨,增长5.5%。
三、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5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分行业看,电子行业增长8.1%,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增长5.9%,生命健康制造业增长7.7%。分企业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0.4%,集体企业下降7.4%,私营企业增长2.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0.3%,重工业增长6.8%。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2.6%,中型企业增长13.4%,小微型企业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增长0.7%,其中内销产值增长3.3%;出口交货值下降6.9%。内外销比例为76.9:23.1。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9.7%。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9.7%,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7.6%,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10.2%,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7.9%。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9%。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6.2%,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8.5%,石油化工业增长5.0%,先进轻纺制造业与上年持平,新材料制造业下降0.5%,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11.4%。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7%。
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与上年持平,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15.9亿元,增长12.6%。企业亏损面25.9%。成本费用利润率3.03%,上升0.3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3.98%,下降0.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5.17万元/人年,增长2.2%。全年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8.41元,减少0.26元。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9.5%,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9%,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7.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333.04亿元,增长1.2%。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50.5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利润总额100.10亿元,下降39.6%。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8%,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增长5.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0.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0.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5.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46.9%,教育行业增长19.5%,卫生和社会工作下降10.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0.7%。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4.20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公路旅客周转量60854万人公里,增长34.5%,公路货物周转量869428万吨公里,增长6.0%,水路旅客周转量211万人公里,增长82.6%,水路货物周转量3317612万吨公里,增长1.0%。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9158万吨,比上年增长1.7%。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39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24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82.8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9%,其中,私人汽车163.81万辆,增长8.4%。民用轿车保有量113.02万辆,增长6.4%。其中,私人轿车106.19万辆,增长8.0%。
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9.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65.40亿元,增长21.8%;电信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94.21亿元,增长14.1%。年末电话总用户842.3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95.2万户,下降5.8%;移动电话用户747.1万户,增长3.6%。年末5G用户407.3万户,增长31.6%。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280.4万户,增长0.7%。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3%。分投资主体看,内源性经济投资增长5.3%,外源性经济投资增长5.4%,民间投资下降2.7%,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4.5%。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同比下降41.2%;第二产业增长13.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8%。工业投资增长13.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6.7%,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6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4.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9.6%,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3.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36.75亿元,下降4.6%。商品房施工面积7735.19万平方米,下降7.4%;商品房竣工面积628.16万平方米,增长15.1%。商品房销售面积1180.41万平方米,下降 9.9%;商品房销售金额1187.56亿元,下降16.5%。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4.90亿元,同比增长4.9%。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增长5.0%,乡村消费品零售增长4.7%。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增长4.2%,餐饮收入增长10.1%。
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看,粮油、食品类增长31.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2%,化妆品类增长2.4%,金银珠宝类下降3.3%,日用品类增长26.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2.3%,书报杂志类增长1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5%,中西药品类下降5.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0.6%,通讯器材类增长39.1%,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5%,汽车类下降5.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17.7%。
七、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409.36亿元,增长10.3%。其中,出口2035.41亿元,下降0.4%;进口1373.95亿元,增长31.2%。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661.46亿元。
全年共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合同528宗,增长45%;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86.92亿元,下降43.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8.92亿元,下降14.5%。年末全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8407家,其中,中外合资409家,中外合作(法人)117家,外资企业3223家,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3家,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1256家。
八、金融、证券、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648.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9%。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914.19亿元,增长14.5%。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783.89亿元,增长13.8%。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108.86亿元,增长11.2%。
2023年年末全市证券市场共有上市公司19家,市价总值3441.37亿元。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32.70亿元。其中,首次公开发行A股2只,筹资15.54亿元;股票资产再筹资(包括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14亿元;上市公司通过沪深交易所发行公司债、可转债筹资3.16亿元。2023年末,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企业21家,定向发行股票筹资0.93亿元。证券公司27家,证券公司分支机构45家,股票账户数281.16万户,增长5.7%;股票交易额8780.8亿元,下降7.2%。2023年末,全市成立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有18家(其中,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10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8家),备案的各类私募基金共65支。
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61家(含分支机构),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94.99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寿险保费收入98.81亿元,增长15.0%;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34.94亿元,下降2.0%;财产险保费收入61.24亿元,增长7.0%。支付各类保险赔款72.07亿元,增长38.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3年全市参加当年高考被录取的学生人数48120人;本地普通高等院校招生21520人,普通中学招生139024人,小学招生110684人。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数1862所。
年末县级以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33个。全年全市专利授权22545件,比上年下降18.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499件,增长19.5%;PCT专利申请401件,增长32.3%;有效发明专利量13924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01件。
全市共有建成或在建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个,省级授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0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5个,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1个;标准化技术机构1个。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3个。
至2023年底,获得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实验室289家,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大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分别为6648、2977和1869家,获得3C产品认证的企业773家。
十、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85个,博物馆(纪念馆)12个,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6个、镇(街道)文化站73个,广播节目7套,电视台节目6套。广播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全市有线电视用户61.71万户,歌舞娱乐场所305家,网吧364家;新增广电互联网用户105962户。
年末全市共有A级景区43个,其中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0个。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537.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9.8%。接待住宿游客1939.37万人次,增长80.4%,其中国内游客1878.12万人次,增长75.5%。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19.70亿元,增长149.6%;国际旅游收入30676万美元,增长407.8%。
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4114个(含村卫生室1273个),其中医院84个、卫生院7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卫生监督所5个。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5753张,比上年增长3.10%,其中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23331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55215人;卫生技术人员4737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129人,注册护士21957人,药师(士)2550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357人,卫生监督所卫生技术人员147人。
全年体育健儿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246枚;人均体育场面积2.72平方米。
十一、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637元,同比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7%;居民恩格尔系数3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21元,增长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30元,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7%。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不包含离退休人员)202.47万人,比上年增长3.8%;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41.55万人,下降1.8%;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20.93万人,下降8.6%;参加失业保险166.50万人,下降0.2%;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89.12万人,增长10.5%。
全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9977人,其中农村43901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5949张,收养人员2865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415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9个。全年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14.37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47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2.50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52.94亿千瓦·时,增长6.8%;城镇居民用电53.58亿千瓦·时,增长8.2%;农村居民用电30.20亿千瓦·时,增长8.3%。年末全市拥有110千伏以上变电站195座,其中500千伏变电站7座。110千伏及以上主变容量4422.03万千伏安。
全年人工造林404公顷,退化林修复、人工更新21762公顷。发生森林火灾1次,森林火灾受灾面积4.3公顷。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8个,保护区面积17.09万公顷。
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良好,优良天数359天。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19μg/m3。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108宗,死亡99人,直接经济损失1110.76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94宗,死亡80人,占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80.8%;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1人,占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1.0%。全年发生火灾事故2065起,直接经济损失1287.06万元。
注:
1.本公报中2023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统计图中2018-2022年数据为年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总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标准是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增速为可比口径。
4.先进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钢铁冶炼及加工业、石油及化学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