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年党中央再次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对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康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从“三个没有变”到“不能变、也不会变”,让民营企业再次吃下迎难而上、安心发展的“定心丸”。“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倍感温暖、备受鼓舞。新时代新征程上,民营企业大有可为,民营经济未来可期。
未来可期,源于党关于民营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从鲜明提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到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等重大论断,推动党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大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部署一系列改革举措。党在民营经济重要地位作用和支持保障的认识上不断深化、战略上不断完善、实践上不断丰富,始终体现的是“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等大政方针,彰显的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长久之策,不是权宜之计”的不懈追求,揭示的是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鲜明立场、坚强意志和战略定力,而这正好比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定海神针,是根之所系、命脉所依。
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听党话、跟党走,强信心、有定力,不为困难所惧,不为干扰所惑,放心大胆求发展,放开手脚谋创新,民营经济就必然会有无限光明的广阔前景。
未来可期,源于民营经济发展具备的坚实基础、独特优势
数据最直观,也最有说服力。2012年到2023年,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由79.4%提高至92.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由62.4%提升至92%以上;在出口强劲的“新三样”中,民营企业贡献超过一半;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8年的28家增至34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现在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拥有着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从制度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产业体系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良好环境,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有力应对多种风险挑战。2024年,面对二、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局面,党中央聚焦突出问题精准施策,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需求回升、生产加快,市场预期明显改善,充分印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和优势所在,始终是中国经济坚定前行的根本保证和最大底气。
从供给上看,我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500件主要工业产品中四成以上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规模宏大完整的产业体系既能有效确保生产效率和产业链稳定,又为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提供物质基础,增强经济韧性。
从需求上看,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这一全球超大规模且内需增长潜力巨大的市场,能有效反哺产业体系发展,并为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提供实践场景与数据支撑。
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既要看清短期之“行”,更要读懂长期之“势”。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坚信党和国家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苦练内功、改革创新,始终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以自身努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变化的不确定性,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未来可期,源于紧盯营商环境狠抓落实的坚强决心、执着定力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以营商环境的“暖心”换取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的坚定决心,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举措。当前一些民营企业感觉政策有“温差”,根本原因在于党中央决策部署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抓好政策措施落实,重在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着力提升民营企业的获得感、安全感、成就感。
市场准入是经营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前提,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就是要给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的发展机会。随着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修订出台,按照“非禁即入”要求,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两新”等,不仅立足当下破解突出问题,而且着眼长远构建起了有助于公平准入的长效机制。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依法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旨在更好营造规则透明化、权益保障刚性化、竞争公平化、风险可控化的法治环境,为的就是要让民营企业敢投资、敢创新、敢竞争、敢维权,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切实有保障。
下大气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排忧解难,继续营造有利于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政策红利尽快从“纸上”落到企业“账上”,必将厚植有利于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沃土,让经营主体固本根源、枝繁叶茂,促使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不断塑造竞争新优势。
未来可期,源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以创新求发展的使命责任、勇于担当
民营经济发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力军作用,必须依靠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敢作敢为、善作善成。
爱拼才会赢,向新才能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打头阵,向“新”求“质”已成为民营企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不二选择。无论是DeepSeek横空出世,还是人形机器人惊艳全球,无不展示出自主创新这个第一生产力的强大力量。当前,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不断增强想创新的动力、会创新的能力、敢创新的定力,坚持以苦干实干、敢闯敢试应变局、破困局、开新局,民营企业必将在新的经济格局中,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
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完善企业治理结构,重视接班人培养提出明确要求。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治理结构、守牢合规底线、规范股东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抓好接班人培养和新老交替,将有助于民营企业更好激发内生动力,打造薪火传承的“百年老店”。
从“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到“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带后富”,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企业家精神念兹在兹,对民营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寄予殷切期望。新征程上,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积极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乡村全面振兴、生态环境保护挺膺担当,以良好形象赢得社会认可尊重支持,进而实现更好发展。
不惧风浪,方能扬帆远航。面向未来,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克难奋进,真抓实干,聚力攻坚,就一定能开创民营经济春潮激荡千帆竞的崭新局面,不断汇聚起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作者谢茹系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